就诊科室: 中医科 、中医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儿科 、小儿皮肤科
对苯二胺皮炎是指接触含对位苯二胺的物品,如染发剂等引起的皮炎湿疹样改变,为常见皮肤过敏疾病。皮损可发生于手背、腕部、前臂、眼睑和鼻部,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瘙痒,皮肤发红,出现红斑,出现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如果患处不再接触致敏物质,也没有并发症,则皮疹可在2~3周内消失,但再接触时往往复发或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瘙痒,皮肤发红,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患者发病前接触到含对苯二胺的物品,接触部位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发红,出现红斑,出现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即可确诊。
否
本病发生率较高,多见于女性,目前尚无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可以治愈。
否
是
皮肤科
如果染发后,头皮及周边皮肤出现瘙痒,皮肤发红,出现红斑,出现丘疹、水疱甚至大疱,需及时就医。
1.体格检查:查看患者的患处皮肤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触诊丘疹的质地、弹性,是否有痛感。
2.病理学检查:取患者的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进行检查,病理特征符合即可确诊。
本病可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多数情况下,治疗效果较好。
缓解患者皮肤瘙痒,治愈疾病
1.抗组胺类药物:常用的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酮替芬等。抗组胺类药物有较好的止痒效果。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相关疾病如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2.炉甘石洗剂:主要使用方法为外涂。具有止痒、消炎的作用。不良反应有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对本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3.中医疗法:治则:宜清热、凉血、解毒。内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去柴胡、当归、加白茅根、蒲公英、大青叶;大便干者加大黄;湿盛者加泽泻、猪苓、茵陈;发热加生石膏。症状轻者可服龙胆泻肝丸。
物理治疗:用柔软的毛巾湿敷患处15~30分钟,舒缓皮肤。
对苯二胺皮炎需要短期治疗。一般为7-14天。
可治愈,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皮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症状缓解后可不进行复诊,若复发或加重,遵医嘱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