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医典

药物过敏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其他科 、急诊科

本医典由京东健康与360良医联合出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日常
  • 预防

概述

  •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 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心跳加快等
  • 临床主要应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

简介

药物过敏反应又称药物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变应原,在体内引发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使机体致敏,当药物变应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与特异抗体相结合时引发变态反应。该反应是异常的免疫反应,多为急性起病。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外在可无明显体现)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主要是应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需立刻进行抢救。药物过敏无法治愈,只能缓解过敏症状,如果确定了对某种药物过敏,则需避免此类药物的再次使用。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可无明显表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严重者可损害肝脏、肾脏、大脑,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绀等)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服药后的表现(如使用相关药物后出现发热、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表现)即可确诊该病。

药物过敏有哪些类型?

根据临床发生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Ⅰ型药物过敏
  2. Ⅱ型药物过敏
  3. Ⅲ型药物过敏
  4. Ⅳ型药物过敏

根据发病的时间可分为:

  1. 速发型过敏反应
  2. 迟发性过敏反应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药物性过敏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可占到5%~10%[1]。

是否可以治愈?

不可治愈。使用抗组胺药治疗可缓解相应症状,但药物过敏不可治愈,一旦确定对某种药物存在过敏,则需要避免再次接触此类药物。

是否遗传?

是,可存在遗传性,Ⅰ型药物过敏可存在家族遗传特性。

是否医保范围?

病因

为什么会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基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作为一种抗原,进入机体后,有些个体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G及IgM),使T淋巴细胞致敏,当再次应用同类药物时,抗原抗体在致敏淋巴细胞上相互作用,引起过敏反应[1]。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药物过敏?

  1. 遗传因素:父母一方对某种药物存在过敏,子女对此类药物的过敏风险可能会增加。
  2. 免疫因素: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他慢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造成患者的免疫力功能十分低下,若此时接触药物过敏原,容易诱发过敏。

哪些人容易得药物过敏?

  1. 既往发生过药物过敏反应的人群:如果再次接触此类药物,就会出现药物过敏。
  2. 存在家族过敏史的人群:可能会增加对某种药物的过敏概率。
  3.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包括自身免疫力较低,或者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全身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遇到药物过敏原时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症状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药物过敏

服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瘙痒、胸闷、气喘等可提示早期过敏。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药物过敏?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

1.皮肤表现:超过90%的过敏患者出现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皮疹、荨麻疹、紫癜等。

2.过敏性休克表现

(1)心动过速:为休克的常见非特异性表现,可表现为心慌、心悸等。

(2)当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口唇、皮肤青紫色)、剧烈喘息、喘鸣等喉头水肿、支气管水肿表现时,需要警惕,患者可在极短的时间内陷入休克状态。

其他症状有哪些?

症状比较轻微,常与其他疾病的早期表现混淆,容易被忽略。主要有眼部表现(眼痒、流泪等)、呼吸系统表现(鼻堵、打喷嚏、胸闷、气短等)、胃肠道表现(位置不固定的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过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过敏反应剧烈,可引起喉头水肿造成窒息。过敏可使血管床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患者陷入休克状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出冷汗,严重时出现昏迷(多突然性出现,意识不清,难以唤醒)、缺氧(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四肢发冷等[2][3]。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1. 当出现较轻的皮肤反应时,选择至皮肤科就诊;
  2. 当出现严重皮肤反应、发绀、剧烈喘息、昏迷等症状时,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服用药物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检查。
  2. 服用药物后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 服用药物后出现发绀、剧烈喘息、昏迷的症状时,应立刻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的皮肤、口唇颜色以及全身情况等。一般过敏患者需查看皮疹性质和范围。休克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者面色发绀,还可表现为冷汗不止。

(2)问诊:询问病史,一是可以快速判断致病过敏原,患者一般知道自己容易过敏的物质;二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者会出现淡漠等意识障碍表现。

(3)触诊:触摸患者脉搏的强度、快慢和节律,并检查患者皮肤的温度和干湿情况。休克患者可出现脉搏细弱、以及四肢厥冷等表现。

(4)听诊:听患者的呼吸音和心音,测量血压,休克患者可出现呼吸音急促、心律失常低血压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过敏原筛查试验:在过敏物质不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变应原皮肤试验和变应原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可确定致敏的抗原物质。

(2)血气分析:主要是用来测定缺氧的程度,为后续的氧疗做指导。

(3)血生化检查:包括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淀粉酶、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为治疗用药作指导。

治疗

药物过敏,一旦确定过敏即为终生,不可治愈。治疗多是为了缓解突发的过敏症状。

治疗目标

解除过敏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药物治疗

一般抗组胺药

  1. 作用:缓解各类过敏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2. 常用药: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
  3. 适用人群:没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普通过敏患者。
  4. 优点: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使用安全性较高。
  5. 缺点:短期疗效尚可,但复发率高。
  6. 不良反应:嗜睡、乏力等。

休克抢救用药

1.肠道外肾上腺素制剂:作用是扭转过敏性休克在心血管、皮肤、胃肠道和肺部的表现。

(1)常用药物:肾上腺素。

(2)适用人群:适用于出现休克、水肿、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荨麻疹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心脏缺血、心律失常焦虑震颤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慎用。

(3)不良反应:作为首选的抗休克治疗药物,只要不加重休克程度,为了保证抢救的有效性,不影响生命安全的不良反应可以先忽略。

2.吸入性β受体兴奋剂: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喉头、支气管黏膜水肿。

(1)常用药物:沙丁胺醇。

(2)适用人群:适用于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等呼吸道黏膜水肿的患者。

(3)禁忌证: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难控制的高血压。

(4)不良反应:作为首要的解除水肿痉挛药物,只要不加重缺氧程度,为了保证抢救的有效性,不影响生命安全的不良反应可以先忽略。

3.抗组胺药:主要缓解过敏皮肤的表现,也有助于治疗心脏和呼吸方面的并发症。

(1)H1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不良反应有口干、尿潴留、视力障碍等。除非对本药有过敏反应,否则在严重过敏反应中没有使用的绝对禁忌症。

(2)H2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不良反应有头痛、意识模糊、心律失常、低血压等。除非对本药有过敏反应,否则在严重过敏反应中没有使用的绝对禁忌症[2][3]。

急救治疗

  1. 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用药过程中突发过敏反应,则需立即停止用药。
  2. 准备治疗:包括吸氧、心脏监护和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给氧纠正缺氧状态,补充血容量。
  3. 体位安置:采取仰头体位,下肢抬高20°~30°,有利于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供,减少对大脑的损伤。
  4. 开放气道:如果一般面罩吸氧无法缓解患者的缺氧症状,需立即进行开放气道准备。令患者平躺,松开胸部以上衣物。紧急情况如发生喉头水肿时,需立即进行插管。若水肿明显,经口插管困难,可行气道切开(环甲膜穿刺)进行插管。
  5. 心肺复苏:当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时,即刻开始进行心肺复苏[2][3]。

治疗周期

药物过敏以及药物过敏性休克为急性起病,最终目的是解除过敏状态,一般为短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1. 若治疗及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解除过敏反应。
  2.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情况,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多长时间复诊?

本病不需要复诊。

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1. 自我病情监测:日常生活中是否还会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表现。
  2. 并发症监测: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烈喘息、喘鸣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时,要立即处理。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 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均衡摄入优质碳水化物(大米、玉米、红薯、糙米、燕麦等)、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精瘦肉等)、新鲜的水果蔬菜(草莓、香蕉、绿叶菜等)。
  2. 避免过多食用腌制食物(腌肉、香肠、咸菜等)、过量酒精(中高浓度酒水等,低度酒适量即可)。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哪些方面?

  1. 出现皮肤皮疹、荨麻疹的患者,要穿着柔软透气的衣物,更换柔软的床上用具,做好皮肤的护理,避免擦破损伤等。
  2. 心理缓解:患者对于休克时的濒死感有恐惧心理,所以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预防

普通人怎么预防药物过敏

一般人群

作为普通人,在不知道自己对哪种药物过敏的情况下,在用药之前,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相关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做出判断。在使用一些容易致敏的药物前,比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须进行皮肤试验。

高危人群

存在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的高危人群,要避免再次接触此类药物。免疫低下的人群,要增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等,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55-360. [2]于学忠,黄子通主编,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30. [3]许虹主编,急救护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3-238.  
展示更多
限时免费咨询良医问医生
数十万医生 24小时在线 分钟级响应
药物过敏
我要问医生
10万权威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