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 中医科 、中医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儿科 、小儿皮肤科
砷角化病是慢性砷中毒的皮肤症状之一,是指过量砷剂在体内蓄积中毒所致的角化性慢性皮肤病。是因长期接触或服用砷剂所致,典型症状为皮肤出现黄色、质硬的角化突起,角质丘疹,色素沉着等。本病常见于从事砷相关产品加工开采的工人,以及需要服用砷类药物的患者人群中。该病常采取药物、手术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可治愈[1]。
砷角化病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黄色、质硬的角化突起,角质丘疹,色素沉着等。
依据患者有长期接触或服用砷剂的病史,皮肤出现黄色、质硬的角化突起,角质丘疹,色素沉着等典型症状,检测患者尿液、毛发、皮肤组织中的砷含量情况,检测发现砷含量增高,可确认。
根据所表现出的皮肤症状进行分类:
无
本病不常见。当前并无相关数据支持发病率,好发于长期接触砷剂人群[1]。
本病可以治愈,常采取药物、手术对症治疗。
否
是
砷角化病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黄色、质硬的角化突起,角质丘疹,色素沉着等现象。
1.典型症状
(1)黄色、质硬的角化突起:这是砷角化病最典型、最突出的症状,质地坚硬、突出于表面、常成片出现。
(2)角质丘疹:表面粗糙、质地硬,类似丘疹。
(3)色素沉着:躯干、四肢等处色素沉着,可见弥漫性褐色斑块。典型皮损为脐部五彩纸屑样色素沉着。
2.不同类型的砷角化病可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1)点状角化型砷角化病:砷角化病最常见类型,鸡眼样角化突起成片出现,中央略凹陷。
(2)鸡眼状角化型型砷角化病:高出正常皮肤、圆形或椭圆形角质丘疹,部分中央呈火山口形凹陷。
(3)疣状角化型砷角化病:绿豆至黄豆大小不等的疣状丘疹,表面粗糙。
(4)皮角样型砷角化病:犹如动物角一样的突起。
(5)角化斑丘疹型砷角化病:褐色、米粒至指甲盖大小的丘疹,底部为肤色或暗红色。
侵袭性鳞状细胞癌:因砷化物在人体内堆积导致患者出现基因突变,出现此疾病。典型症状为较小的丘疹结节或斑片,其后逐渐变大、隆起,成为斑块,最后可形成巨大的疣状损害。
鲍温病(原位鳞状细胞癌):长期接触砷剂导致出现此疾病。典型症状为淡红或暗红色斑疹,边界清楚,欠规则,表面常覆盖鳞屑或痂皮。
本病可治愈,常采取药物、手术对症治疗,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出现癌变可能。
改善甚至治愈不适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脱离砷含量较高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如工作人员需要轮岗,辞职等。
2.停止服用含砷的药物。
1.促进砷剂排出药物:如二巯丙醇等,适用于砷含量增高患者。禁忌症:对此类药物过敏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足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
2.糖皮质激素外用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缓解患者皮损情况,禁忌症:对此类药物过敏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不良反应:库欣综合征等。
1.皮损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方法,切除角化的皮损,适用于皮损面积较小的患者。但此手术只能针对皮肤处,而不能彻底根治患者疾病,所以复发风险较大。
2.莫氏显微外科手术:当患者并发鲍温病、鳞状细胞癌等疾病时,常采取此手术对症治疗,切除病变引起的增生物,延缓疾病加重。术后还需辅助相应的药物治疗[1]。
长期治疗。
经过规范而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皮肤症状缓解甚至消失,不适症状得到改善以及治愈;若不及时治疗,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癌变风险。
一周复诊一次。
1.均衡饮食,健康饮食,多运动,促进代谢,当身处砷含量超标的环境时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对砷角化病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砷含量检测,当检测结果异常时需及时治疗,平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
参考文献 [1]刘勇,纪华安,蒋延英.砷角化病患者皮肤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6):7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