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医典

无菌性炎症

就诊科室: 其他科 、感染科

本医典由京东健康与360良医联合出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日常
  • 预防

概述

  • 病理检查和组织切片找不到致病微生物
  • 多由物理、化学、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简介

无菌性炎症是机体对于内外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一种。机体障碍和出现相关症状(红、肿、热、痛)部位没有细菌感染,病理检查和组织切片找不到微生物侵害的证据,从病理变化上来看是无菌性的,没有病源菌的炎症,多由物理、化学、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主要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症状表现

无菌性炎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红(发红)、肿(肿胀)、热(局部发热)、痛(疼痛)和功能障碍。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和相关病史(如扭伤、牵拉、过敏等)可以确诊。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病因

为什么会得无菌性炎症 ?

无菌性炎症多由物理、化学、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如挤压、牵拉、扭伤、强酸碱刺激(灼烧)、强直性脊柱炎等。

哪些人容易得无菌性炎症?

  • 闭合性外伤(扭伤、牵拉、劳损等)人群:肢体因牵拉、扭伤、过敏等原因导致皮肤、肌肉、腱鞘等组织损伤,可造成无菌性炎症。
  • 易过敏人群: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湿疹等人群容易得无菌性炎症。
  •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群体:部分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易发生无菌性炎症。

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无菌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红(发红)、肿(肿胀)、热(局部发热)、痛(疼痛)和功能障碍。

当身体遭受如挤压、接触强酸碱刺激(灼烧)、出现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或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时,机体可出现红(发红)、肿(肿胀)、热(局部发热)、痛(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相关症状,此时应考虑可能患有无菌性炎症。

其他症状?

腹泻、腹痛,肠道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吸收和排泄功能出现异常,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黏膜充血、水肿,可导致呼吸不畅(困难)和嗅觉丧失。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外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

  1. 外伤引起的优先去推荐到外科就诊;
  2. 过敏性疾病建议去皮肤科就医;
  3. 相关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应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机体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

  • 血常规化验:可通过白细胞计数推断是否有炎症、感染。
  • 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组织切片):细菌培养可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病理检查(组织切片)可直观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以确定病变性质。
  • 过敏、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应做斑贴试验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检查如甲功、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治疗

无菌性炎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治疗目标

控制和解除症状,恢复机体患病部位正常状态及功能。

药物治疗

应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牵拉、扭伤等引起的局部红肿,主要是因肢体受到过度牵拉等,导致部分肌肉、血管、淋巴、末梢神经等拉伤、断裂,造成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水肿或血肿,早期应进行冷敷,禁止揉捏和热敷,以减少组织液渗出,加重水肿;急性期(1~3天)后,组织进入吸收期,可用热敷,以促进吸收,并施以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 过敏性炎症(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应给以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或激素类抗过敏药物等。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如关节炎、纤维组织炎、腱鞘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适当使用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可导致肥胖、骨质疏松、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应慎重使用。

其他治疗

  •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为清热、活血、消肿等,对无菌性炎症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 治疗周期

无菌性炎症经短期1~2周治疗后即可痊愈,但由于有可能复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间歇性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大部分积极治疗的无菌性炎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但由于有可能复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间歇性治疗。若不及时规范治疗,会导致病情延误,严重者可导致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如过敏导致的呼吸道充血水肿等)。

多长时间复诊?

一般不需要复诊。

治疗期间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有其他异常不适情况的,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平时注意观察患病部位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出现红、肿、热、痛(发红、肿胀、局部温度升高、疼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相关症状。

预防

普通人怎么预防无菌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多由物理、化学、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重点是预防。

  • 做好相关防护,避免挤压、牵拉、扭伤等物理伤害的发生。
  • 做好相关防护,避免强酸、强碱灼烧等物理伤害的发生。
  • 高危人群干预:春夏季做好相关防护,避免花粉等过敏原刺激,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步宏, 李一雷. 病理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5-68.
限时免费咨询良医问医生
数十万医生 24小时在线 分钟级响应
无菌性炎症
我要问医生
10万权威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