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医典

慢性肝炎

就诊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本医典由京东健康与360良医联合出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日常
  • 预防

概述

简介

慢性肝炎,是指既往不同原因导致的肝炎持续半年以上,并有疲劳、乏力、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尿色深、巩膜黄染等肝炎临床表现的慢性肝损伤。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组织学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治疗上以消除病因、保护肝功能为主。本病可以治愈,明确病因后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停用肝损伤药物等,结合保肝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表现为疲劳、乏力、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

诊断依据:

依据既往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史半年以上,结合疲劳、乏力、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尿色深、巩膜黄染等肝炎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慢性肝炎有哪些类型?

本病依据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     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慢性肝炎。
  •     慢性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慢性肝损伤。
  •     慢性药物性肝病: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导致的慢性肝损伤。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肝炎。

是否具有传染性?

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传染性。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都可通过血液和母婴垂直感染途径以及医源性途径传播,其中围生(产)期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慢性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而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慢性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丙型肝炎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怎么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消毒习惯,接触慢性肝炎患者后洗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避免交叉使用;对血制品严格质控,防止医源性传播;

2.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实现丙型肝炎的预防,因此控制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具体发病率不详。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可以治愈。明确病因后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停用肝损伤药物等,结合保肝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是否遗传?

有一定遗传性。

是否医保范围?

病因

为什么会得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主要有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长期过量饮酒,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自身免疫反应等。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慢性肝炎?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肝炎?

症状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慢性肝炎

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肝炎?

典型症状为疲劳、乏力、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尿色深、巩膜黄染等。

其他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肝炎若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并发肝硬化(乏力、消瘦、面色晦暗、食欲减退、腹胀等),出现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尿黄、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体格检查:是慢性肝炎的常规检查。可见肝大,轻度肝肿大在肋缘下1~3cm,中度肿大指肋下4~5cm,重度肿大指平脐。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

2.肝功能检查:为慢性肝炎常规检查,可辅助明确慢性肝炎的病因,除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或反复升高外,还可有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Ⅱ、V、Ⅶ、Ⅳ 、X减少。

3.肝炎病毒学检测: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时表现为 HBeAg 和 HBV DNA均阳性。丙型肝炎病毒RNA 阳性可确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可作为评估抗病毒疗效的客观指标。

4.免疫学检查:检测自身性免疫性肝炎的常用方法。自身性免疫性肝炎患者可有γ-球蛋白升高以及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等自身抗体。

治疗

本病可以治愈。明确病因后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停用肝损伤药物等,结合保肝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治疗目标

慢性肝炎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消除病因,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1.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常用的有Peg-IFNa,标准疗程均为48 周。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感冒样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以及自身免疫的表现。妊娠期、精神病史、癫痫、酗酒、吸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除肝移植外的器官移植后急性期、治疗前粒细胞<1.0x109/L 和(或)血小板<50×109/L的患者慎用。

2.核苷(酸)类似物: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常用的有嘧啶类似物拉米夫定(LMV)、替比夫定(LDT)和嘌呤类似物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替诺福韦(TDF)。只有通过长期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才能达到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罕见肾功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3.利巴韦林:适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多与干扰素联合使用。不良反应有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减低及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可消失。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及其男性伴侣、血红蛋白病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禁用。

4.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会有腰腹部肥胖、脸庞肥胖圆润、痤疮、多毛等代谢紊乱的表现。孕妇慎用。

治疗周期

本病一般需要长期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明确病因后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停用肝损伤药物等,结合保肝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多长时间复诊?

出现不适,应立即就诊。

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 肝功能监测: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复诊就医。
  • 肝炎病毒学监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炎病毒学检查,跟踪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 建议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油炸、烧烤及坚硬的食物。
  • 戒酒,减少肝脏负担。
  • 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的摄入。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

普通人怎么预防慢性肝炎?

1.一般人群

对所有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合理应用肝毒性药物。

2.高危人群

既往有肝病病史的患者尽量避免应用肝毒性药物。戒酒。医务工作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托教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复查抗体。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 内科学.第3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515-520. (2)葛均波. 内科学.第9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388-390.
展示更多
限时免费咨询良医问医生
数十万医生 24小时在线 分钟级响应
慢性肝炎
我要问医生
10万权威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