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 内科 、风湿免疫科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常见表现之一,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相关,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患者症状以关节和肌肉红肿、疼痛为特征。风湿性关节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反复。
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发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疼痛呈游走性。
依据典型的关节和肌肉红肿、疼痛等症状,结合链球菌感染指标、急性炎症反应指标与免疫学检查,同时需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性疾病即可诊断。
否
本病较为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最常见人群是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少见[1]。
可以治愈,风湿性关节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反复。
是
是
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常继发于未经及时治疗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是本病发病的必要条件。A组链球菌中某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可能与滑膜、关节液的分子结构相似或相同,机体在产生抗体(一种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消灭链球菌的同时,又无法分清“敌友”,因此也会攻击自身关节组织(这在医学上称为交叉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多处关节炎症,造成关节损害。
气候因素: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
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的人群: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机体抗体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以大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如膝、踝、肘、腕、肩等,可出现关节和肌肉对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症状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
1.关节疼痛: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通常急性炎症症状会持续2周消退,发作后无遗留变形,常反复发作。当一个关节症状消退后,另一个关节的症状又可出现,也可多个关节同时发病,呈现游走性疼痛。
2.肌肉疼痛: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不适、周身疲乏等。
3.皮肤黏膜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下小结,坚硬无痛,与皮肤不粘连,直径约0.1~1cm,可见于肘、膝、腕、踝等关节伸面,或枕部、前额头皮以及胸腰椎脊突的突起部位,约2~4周可消失,表面皮肤无红肿等炎症改变。儿童多见,成人少见。
1.心脏症状:通常风湿热活动期常会累及关节和心脏,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疾病,表现为运动后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2.舞蹈症:可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不自主的快速运动,如伸舌歪嘴,挤眉弄眼,耸肩缩颈,语言障碍,书写困难等,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睡眠时消失。一般持续1~3个月,少数可反复发作。仅见于4~7岁儿童,女孩多见。
1.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会因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2.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会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是一种状态,指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非蛋白氮含量显著增多超过正常范围的统称),具有自愈倾向。
建议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如果自觉出现关节和肌肉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1.链球菌感染指标:目的是判断患者近期有无咽喉部A组链球菌感染。咽试子培养阳性率为20%~25%;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超过1:400、抗DNA酶-B阳性,常提示患者在近期内有A组链球菌感染。
2.急性炎症反应指标与免疫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炎症情况以及感染A组链球菌的情况。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常显示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免疫学检查常显示抗心肌抗体(AHRA)、抗A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ASP)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PCA)为阳性。综上可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炎症反应、有感染A组链球菌。
3.心电图:用于评估心脏情况,判断是否并发了心脏病变。若检查结果显示有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延长和各种心律失常等改变,常提示伴有心脏损害,应遵照医嘱进行心脏的进一步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目的是去除病因,消灭链球菌感染灶,抗风湿治疗,迅速控制症状,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改善预后。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为减轻或消除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控制病情的免疫病理进展,力求病情长期得到控制。
适当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潮湿和受寒刺激。
1.抗生素: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常用药物为青霉素,其中苄星青霉素是首选药物。青霉素可以有效对抗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针对风湿热的病因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反复发作。青霉素使用之前需皮试,如过敏可改用头孢菌素类或红霉素族抗生素和阿奇霉素等。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对青霉素或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者禁用。
2.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病变只累及关节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可以缓解关节红、肿、热的炎症表现。部分患者服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孕妇、血友病患者或其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服用。
3.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伴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常用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明显减轻炎症,缓解病情。需要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待病情改善后改用口服激素进行治疗。此类药物短期服用效果明显,但若长期用药易导致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如导致高血压、水肿,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等,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为了避免激素的“反跳现象”导致病情反复,可在停药前两周或者更早一些时间加用阿司匹林,待停药2~3周后再停用阿司匹林。
单纯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需6~8周,若存在心脏炎最少治疗12周。
风湿性关节炎积极治疗后,通常无明显关节变形,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反复。如果不治疗,容易造成关节痛的反复发作。
具体复查周期需依据患者的年龄、链球菌易感程度、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次数、有无瓣膜病遗留等确定复诊方案。
症状监测: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肌肉、关节处红、肿、热、痛的症状是否得到缓解。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日常检测:风湿性关节炎易反复,患者需长期随访和监测,若发现关节处再次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需警惕疾病复发,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对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