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医典

隐性脊柱裂

就诊科室: 外科 、泌尿外科| 外科 、神经外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骨科 、脊柱科

本医典由京东健康与360良医联合出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日常
  • 预防

概述

  • 一种先天性畸形,又称隐性椎管闭合不全
  • 大多无症状,少数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 无症状者随访即可,合并脊髓栓系者需手术

简介

脊柱裂又称椎管闭合不全,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分为显性、隐性脊柱裂两大类,其中仅有椎管闭合不全,但无椎管内容物膨出称为隐性脊柱裂。该病多因胚胎早期,神经轴及其相应节段中胚叶发育异常,导致骨性椎管无法闭合而发生。多数隐性脊柱裂为单纯性隐性脊柱裂,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复杂性隐性脊柱裂可出现后背中线部位皮肤色素沉着、局部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凹陷等体征。无症状的隐性脊柱裂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诊即可。一旦隐性脊柱裂发现脊髓栓系,无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都应尽早手术治疗,改善预后。本病无法治愈,但及时治疗可以防止脊髓神经进一步损伤,缓解症状。延误治疗或病情较重者,神经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因受累节段的脊髓与脊神经损害引起。多数隐性脊柱裂为单纯性隐性脊柱裂,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复杂性隐性脊柱裂可出现后背中线部位皮肤色素沉着、局部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凹陷等体征。临床分轻、中、重三种症状。

轻症:起病时有下肢力弱,轻度肌萎缩、麻木、遗尿。有时表现为腰疼、腿疼。

中症:在轻症基础上运动障碍较为明显,且有感觉异常明显。常见有马蹄内翻足畸形,有时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或伴发尿失禁

重症:下肢表现明显肌力减退,甚至瘫痪。感觉以有明显减退或消失。常并发神经营养性改变、下肢远端发凉、发绀,出现营养性溃疡。有的在骶尾部发生营养学溃疡。时间久后出现废用性萎缩。可出现仰趾足、弓形足、足内翻或外翻、部分患者表现为完全性瘫痪,尿失禁。

诊断依据: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家族病史及患者母亲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隐性脊柱裂有哪些类型?

隐性脊柱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

  1. 单纯性隐性脊柱裂
  2. 复杂性隐性脊柱裂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发病率为0.1%~0.2%[1]。

是否可以治愈?

部分可治愈。无症状隐性脊柱裂无需特殊处理,门诊随访即可;对于症状明显或并发脊髓栓系的隐性脊柱裂,需进行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是。隐性脊柱裂不是遗传病,但产妇既往有出生缺陷史或家庭畸形史,胎儿发生隐性脊柱裂的危险性增高。

是否医保范围?

病因

为什么会得隐性脊柱裂

隐性脊柱裂是胚胎早期,神经轴及其相应节段中胚叶发育异常,导致骨性椎管无法闭合从而产生脊柱裂。如果椎管内没有脊膜或脊髓等内容物膨出,即为隐性脊柱裂。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隐性脊柱裂?

  1. 遗传因素:叶酸缺乏、体重过重、宫内感染、有糖尿病病史、母亲有抗癫痫药物用药史(如服用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或丙戊酸钠)等,可能诱发本病。
  2. 孕期环境因素:妊娠期母亲接触放射线(如X射线、阿尔法射线、伽玛射线等)、有害化学物质(如甲醛、染发剂、油漆等)、有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史、接触过有毒物质或饮食等,可诱发胚胎发育异常[2]。

哪些人容易得隐性脊柱裂?

  1. 有隐性脊柱裂家族史人群:产妇既往有出生缺陷史或家庭畸形史,其子代神经管发育异常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子代更易出现隐性脊柱裂。
  2. 母亲为叶酸缺乏者:孕期服用叶酸可显著降低隐性脊柱裂的发病率,因此妊娠期母亲叶酸缺乏,易引起胎儿发生隐性脊柱裂。
  3. 母亲有糖尿病病史者:有研究显示,孕前有糖尿病病史,也是胎儿发生隐性脊柱裂的危险因素之一。
  4. 母亲体重过重者:妊娠期体重过重的母亲,胎儿更易发生隐性脊柱裂。
  5. 母亲有抗癫痫药物用药史:妊娠期母亲服用过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可引起胎儿发生隐性脊柱裂。

症状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隐性脊柱裂?

隐性脊柱裂无明显发病前兆,多通过体检发现。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隐性脊柱裂?

  1. 多数隐性脊柱裂为单纯性隐性脊柱裂,无明显临床表现[1]。
  2. 少数复杂性隐性脊柱裂可出现后背中线部位皮肤色素沉着、局部多毛、毛细血管扩张(后背中线部位可看到一条条红色或紫红色的细血管丝)、皮肤凹陷等体征。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足部、踝部畸形,表现为高弓足(足弓过高)、马蹄内翻足(即足内翻呈马蹄状,属先天性畸形)等。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脊髓栓系综合征:由于先天和后天原因引起脊髓或圆锥受牵拉,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征,是隐性脊柱裂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一般分为局部表现和脊髓神经损伤表现:

1.局部表现:

(1)脊柱畸形和闭合不全:脊柱侧弯、椎骨滑脱(相邻椎骨连接异常发生上下位椎骨部分或全部滑移)、半椎体椎弓板缺失、骶骨(为脊椎骨的一部分)发育不全。

(2)背部皮肤异常:多毛症血管瘤脂肪瘤、皮肤凹陷、色素沉着、臀裂(由肛门向后延伸的深缺口)畸形。

(3)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内翻足、肢体疼痛、肌肉萎缩、不对称性反射减退、痉挛(局部肌肉出现紧张,较长时间收缩)状态、双下肢粗细不均、双下肢感觉异常。

(4)肛门直肠畸形和Currarino综合征:骶骨发育不良、骶骨前肿物和肛门直肠畸形三联征)等。

2.脊髓神经受损表现:

(1)初学走路的婴幼儿或大龄儿童可因下肢感觉缺失、下肢肌萎缩伴功能障碍和足部畸形出现步态不稳、下肢或背部疼痛等症状。

(2)患者还可出现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尿液经尿道不自主漏出)、遗尿(睡眠时不自主排尿)、尿频、排尿次数减少、排尿费力、尿潴留(无法自然、充分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和排便失禁等[3]。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1. 优先考虑至神经外科就诊;
  2. 当腰骶部出现多毛症血管瘤脂肪瘤、皮肤凹陷、色素沉着等症状时,可至皮肤科就诊;
  3. 当患者出现脊柱侧凸畸形、足部踝部畸形、下肢感觉障碍、步态不稳、下肢或背部疼痛等症状时,可至骨科/脊柱外科就诊;
  4. 当患者出现遗尿、尿失禁、排便障碍等症状时,可至泌尿科就诊。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体检进行X线或CT扫描时如出现椎管缺损或闭合不全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
  2. 当患者腰骶部出现多毛症、血管瘤、脂肪瘤、痣、皮肤凹陷、色素沉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 当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感觉障碍、遗尿、排便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体格检查:用于对患者病变的初步定性和定位[1]。

(1)局部皮肤改变:检查脊柱正中特别是颈部及腰骶部有无包块,如存在包块,检查包块的大小,活动度,能否回纳,透光试验情况;皮肤有无毛发生长、色素沉积、皮肤破溃等表现;有无脑脊液渗出等。

(2)神经系统体征:感觉:深、浅感觉有无异常,范围及平面,感觉障碍的性质,有无分离性感觉障碍;运动:肌力、肌张力有无异常,有无肌萎缩、肌束颤动、髌(即膝盖骨)阵挛、踝阵挛等;反射:生理反射是否存在,病理反射是否可引出。

(3)尿便情况: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有无便秘,有无小便失禁、遗尿等。

(4)合并其他畸形: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脑积水脊柱侧弯足内翻、足外翻,弓形足等。

2.影像学检查: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3]。

(1)X线:适用于诊断成年或青少年隐性脊柱裂。可显示脊柱整体骨性结构,大致了解脊柱生理弯曲、椎体、椎间隙、椎管等骨性解剖环境,可初步明确脊柱裂椎板、棘突缺损情况。

(2)B超:脊柱超声检查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是否存在隐性脊柱裂和脊髓神经病变,从而避免了X线的放射性危害;泌尿系超声检查可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泌尿系并发症。

(3)MRI(核磁共振):可明确脊柱裂部位和中枢神经病变情况,对脊髓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做出判断。核磁共振检查隐性脊柱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6%和90.9%。

治疗

隐性脊柱裂的治疗原则为:单纯性隐性脊柱裂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无需特别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复杂性隐性脊柱裂患者一旦发现脊髓栓系,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尽早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治疗目标

手术治疗隐性脊柱裂的目标为:在保护神经组织的前提下,尽量切除病变组织,最大程度地松解脊髓栓系,防止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缓解可逆的症状。

一般治疗

大多数的隐性脊柱裂为单纯性隐性脊柱裂,通常临床无症状,因此无需特殊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时间弯腰以及不良站姿或坐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度锻炼,尤其是适度增加腰背部肌力训练,可一定程度上代偿先天缺损的不足。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并非隐性脊柱裂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可作为其他治疗的辅助。

  1. 营养神经类药物:用于营养受损神经,是其他治疗的辅助,非主要治疗方式。常用药物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甲钴胺片等。维生素B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过量摄入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皮疹、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甲钴胺片偶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少见皮疹等过敏症状。
  2. 止痛药物:用于患者腰骶部或下肢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时。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等。布洛芬用于缓解中轻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双氯芬酸钠有明显的镇痛、消炎和解热作用,其不良反应可能有:腹痛、头痛、头晕、皮疹等。

手术治疗

脊髓栓系松解术:适用于隐性脊柱裂引起脊髓栓系综合征者。手术内容为:切除包块、松解神经,降低椎管内压力、修补软组织缺损,避免神经组织遭到持久性牵扯而加重症状。对于囊壁破溃伴感染,或具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脑积水及只能严重减退者禁忌手术。一般在术中会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随时监测脊髓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损伤脊髓及神经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其在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转归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治疗周期

本病多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过规范而有效的治疗后,脊髓神经可以尽早得到松解,一些可逆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神经功能可基本恢复。若治疗延误或未规范治疗,可能对脊髓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可致残疾。

多长时间复诊?

  1. 非手术患者:随着病情的逐渐稳定,可逐渐从半个月、一个月调整至三个月复诊一次。
  2. 手术患者:每周或遵医嘱复诊。

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1. 症状监测: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疼痛的隐性脊柱裂患者,平时应注意留意症状有无加重,或有无新的症状出现,例如遗尿、排尿障碍、下肢运动障碍、腰骶部有毛发出现等,应及时就医。
  2. 术后病情监测:术后患者应密切监测心率、呼吸等指标,适时翻身,但动作应轻柔;注意对比术前术后症状有无缓解,若无明显缓解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应注意避免出现感染。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 手术患者术后饮食应遵医嘱调整饮食时间、饮食性状和饮食量。
  2.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优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鸡蛋、牛奶、鱼虾、牛肉、鸡肉、大豆等。
  3. 清淡饮食有助于伤口的恢复和减轻胃肠道负担,即饮食应做到少油、少盐、少糖,避免油炸、爆炒等烹饪方式。
  4. 充足的维生素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应每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有:菠菜、芹菜、白菜、油麦菜、茼蒿、青椒等;水果有:猕猴桃、橙子、橘子、枣子、桃子、苹果等。
  5. 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刺激伤口和引起便秘,因此火锅、烧烤、以及含有辛辣刺激调味料的食物如麻辣鸭脖、麻辣小龙虾等都应避免。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应充分休息,康复锻炼时要遵医嘱进行,强度应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
  2. 避免久站或久坐以及不良的站姿和坐姿,尽量避免搬重物引起受伤。

预防

普通人怎么预防隐性脊柱裂

隐性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因此无特殊预防方法。孕妇在妊娠期遵医嘱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发生隐性脊柱裂的风险,同时应注意避免接触吸烟、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等可致畸因素。

高危人群怎么预防隐性脊柱裂?

  1. 有隐性脊柱裂家族史的孕妇尤其要做好产前B超筛查,必要时可行宫内核磁共振检查。
  2. 孕妇应注意孕前体重的控制,有糖尿病病史、抗癫痫用药史类的孕妇,应详尽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有助于降低胎儿发生隐性脊柱裂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新钢,王任直,程宏伟.外科学(神经外科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4-299. [2]齐翔,邹哲伟.先天性脊柱裂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18(2):91-94. [3]文建国,吴军卫,李一冬,等.隐性脊柱裂流行病学及诊疗研究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6,37(9):711-715. [4]顾硕.先天性脊柱裂常见类型及治疗策略思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18(2):88-90. [5]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12月再版 998-1000
展示更多
限时免费咨询良医问医生
数十万医生 24小时在线 分钟级响应
隐性脊柱裂
我要问医生
10万权威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