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医典

淋巴管肌瘤病

就诊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外科 、胸外科

本医典由京东健康与360良医联合出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日常
  • 预防

概述

简介

淋巴管肌瘤病又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属于罕见病,与基因突变具有密切联系,主要累及肺脏,表现为呼吸困难、气胸(胸膜腔内进入气体,肺被压瘪,失去呼吸功能)、乳糜胸(脂肪组成的乳糜液体渗入胸腔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

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发生于女性,尤其以育龄期女性为主,男性病例极其罕见。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尚无法有效治愈,整体预后较差。

症状表现:

淋巴管肌瘤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胸(胸腔内进入气体,肺被压瘪,失去呼吸功能)、乳糜胸(脂肪组成的乳糜液体渗入胸腔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症状,以及肺功能检查,出现弥散功能下降,阻塞性和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等特征,同时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即可诊断:

1.结节性硬化症(TSC);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3.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800pg/ml(皮克每毫升);

4.乳糜胸或乳糜腹水;

5.淋巴管肌瘤;

6.在浆膜腔积液或淋巴结中发现LAM细胞或LAM细胞簇;

7.组织病理证实为LAM(肺、腹膜后或盆腔肿瘤)。

淋巴管肌瘤病有哪些类型?

  1. 散发型淋巴管肌瘤病
  2. 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淋巴管肌瘤病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属于罕见病。无遗传背景的散发型淋巴管肌瘤病平均发生率约每100万女性人口中4.9人,与遗传性疾病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淋巴管肌瘤病在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10000~1/6000[1]。

是否可以治愈?

无法治愈。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家庭氧疗等方式缓解疾病进展。随着病情进展,大多数患者肺功能呈持续性下降,呼吸困难愈发严重,常死于呼吸衰竭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病因

为什么会得淋巴管肌瘤病?

淋巴管肌瘤病发病机制,主要由结节性硬化基因(TSC)1或TSC2基因突变导致,并以TSC2突变为主。TSC1和TSC2蛋白在体内抑制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当TSC1或TSC2基因功能缺陷时, mTOR过度活化,导致平滑肌样或上皮样细胞异常增殖,是淋巴管肌瘤病发病的关键机制。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淋巴管肌瘤病?

1.性别: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发生于女性,男性患者罕见。

2.年龄: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平均起病年龄在30~40岁,青春期或更年期较少发生。

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管肌瘤病?

1.年龄在30~40岁的女性。

2.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淋巴管肌瘤病?

淋巴管肌瘤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胸(胸膜腔内进入气体,肺被压瘪,失去呼吸功能)、乳糜胸(脂肪组成的乳糜液体渗入胸膜腔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症状:

  • 呼吸困难:本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随疾病进展,呼吸困难症状可逐渐加重,晚期会出现呼吸衰竭,如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和发绀的表现。
  • 气胸:胸膜腔内进入气体,肺被压瘪,失去呼吸功能,表现为突发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
  • 乳糜胸:脂肪组成的乳糜液体渗入胸膜腔内,表现为胸闷、气促,尤以活动量大或进食较多脂肪性食物时明显。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中被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腰腹胀痛不适、血尿等症状。

其他症状

  • 神经系统改变:如癫痫(全身抽搐)、神经发育迟缓(如智力低下,语言发育水平低,身高、体重、头围测量值偏低等)、自闭症等。
  • 皮肤改变:如色素脱色斑(局部皮肤颜色减退,变白)、面部血管纤维瘤(常为坚韧、散在的带黄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性的丘疹)、皮肤鲨革斑(肉色橙皮状斑块)、甲周纤维瘤(表现为红色或肤色息肉样生长)等。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 胸腔积液:由于淋巴管堵塞,使乳糜液溢入胸腔所致。
  • 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并发淋巴管肌瘤病,可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如癫痫、智力障碍、皮肤白斑、面部血管纤维瘤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或呼吸内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等症状,或者体检时发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时,需及时就医,特别是育龄期女性需格外注意。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 实验室检查:血清血管内皮细胞增长因子-D(VEGF-D)≥800pg/ml为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的容量、通气功能、舒张试验和弥散功能。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可以出现弥散功能下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等特征。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的绝对值和年下降速率,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反应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影像学检查: 若出现反复发作性气胸,可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若显示双肺弥漫性薄壁囊性改变,即可判断为淋巴管肌瘤病。
  • 病理诊断:可经过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经胸腔镜肺活检获取病理标本,淋巴管肌瘤病具有2种特征性的病理表现:①囊性病变;②由不成熟的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周围上皮细胞,增殖形成的多发结节。肺部或肺外病理诊断是诊断淋巴管肌瘤病的金标准,但确立临床诊断并不一定需要病理。

治疗

淋巴管肌瘤病的治疗上,尚无统一且疗效确切的方法。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家庭氧疗。

药物治疗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目前被列为治疗淋巴管肌瘤病的首选药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可以改善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症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考虑使用: 

  • 肺功能降低(FEV1<70%预计值);
  • 肺功能下降速度过快(FEV1年下降速度≥90ml);
  • 出现有症状的乳糜胸或乳糜腹水;
  • 出现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管肌瘤(最大单一肿瘤直径≥3cm);
  • 遗传性疾病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淋巴管肌瘤病。

该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溃疡痤疮样皮肤改变、血脂增高和月经紊乱等。在手术、妊娠和严重感染等情况下,建议暂时停用西罗莫司。

手术治疗

  • 胸腔闭式引流术:淋巴管肌瘤病患者因气胸、乳糜胸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时可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在X线的透视下,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插管排气引流,是将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向外排出。术后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各方面是否有异常。
  • 胸膜固定术:适用于气胸患者,主要是向胸膜内注射药物,引起化学性胸膜炎,从而使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粘连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气胸反复发作。术后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尽量不要用力排便,以免引起胸腔压力增高,影响术后的身体恢复。

其它治疗

家庭氧疗: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55mmHg或脉搏氧饱和度≤88%,建议长期家庭氧疗。

治疗周期

无明确治疗周期,不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所以用药效果也不一样,治疗时间不能一概而论。

治疗后效果如何?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经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家庭氧疗等方式规范治疗后,可改善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可不受影响。未经规范治疗,患者会因呼吸困难愈发严重,死于呼吸衰竭

多长时间复诊?

淋巴管肌瘤病发病初期,建议3~6个月复查1次肺功能。当病情稳定后,可以每年复查1次。

日常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 服药期间患者需注意自身对药物的反应,比如感觉没有效果,或者副作用比较明显,建议及时就医。
  • 妊娠可增加气胸乳糜胸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的危险。患者若有生育要求,应定期监测病情,并做好孕前遗传学咨询和检测。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合并乳糜胸的患者,平时需注意低脂饮食(避免吃一些含油脂比较高的东西,如肥肉、果类、动物内脏等),同时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如棕榈仁油、椰子油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淋巴管肌瘤病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易出现恐惧、焦虑、沮丧的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平时患者需注意心理调节,积极面对疾病。
  • 规律作息,避免疲劳,防止压力过大。
  •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注意定期复诊。

预防

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 服药期间患者需注意自身对药物的反应,比如感觉没有效果,或者副作用比较明显,建议及时就医。
  • 妊娠可增加气胸乳糜胸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的危险。患者若有生育要求,应定期监测病情,并做好孕前遗传学咨询和检测。

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合并乳糜胸的患者,平时需注意低脂饮食(避免吃一些含油脂比较高的东西,如肥肉、果类、动物内脏等),同时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如棕榈仁油、椰子油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淋巴管肌瘤病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易出现恐惧、焦虑、沮丧的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平时患者需注意心理调节,积极面对疾病。
  • 规律作息,避免疲劳,防止压力过大。
  •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注意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M]. 2019:395-401.

展示更多
限时免费咨询良医问医生
数十万医生 24小时在线 分钟级响应
淋巴管肌瘤病
我要问医生
10万权威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