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 妇产科 、妇科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子宫颈上皮分为复层鳞状上皮与单层柱状上皮两种,二者在宫颈下部交接,形成鳞柱交界。在体内激素(特别是雌激素)的作用变化下,鳞柱交界处也随之变化,即出现向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移动。由于柱状上皮的生理特性,其上皮菲薄,可映透出其下间质,肉眼观呈现细颗粒状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由于肉眼观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2008年起,本科医学专业教材《妇产科学》中取消“宫颈糜烂”这一名称,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来取代。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异常出血、外阴痒痛等症状。
根据妇科检查见宫颈外观糜烂样改变,但宫颈筛查未见细胞学异常,宫颈病原体检测阴性,排出器质性病变等原因,即考虑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以前误认为是宫颈糜烂,把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否
常见。育龄女性体检时,几乎十有八九都会被诊断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过度关注。
否
是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发生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受雌激素影响,宫颈管内口柱状上皮会逐渐外移至宫颈管外口,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正常生理变化,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会在妇科检查中被发现。但如果合并宫颈炎症,就会出现系列临床表现,如夫妻同房后出现阴道出血者或白带量增多,伴有味臭、性状改变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考虑宫颈有炎症或病变,从而排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诊断,需及时就医。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当宫颈受到物理、化学、生物性因素的影响时,就会造成其它器官炎症甚至不孕的发生。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并非真正病理上的糜烂改变,可以自行消失,一般无须治疗。若合并其他宫颈病变,需采取短期间歇性治疗,急性炎症用药物治疗,慢性炎症用冷冻、激光、电凝、微波等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米诺环素等。
适合于症状明显或合并其他宫颈病变的患者,如白带增多、白带异常或出现接触性出血等症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如果宫颈炎患者子宫颈表现为糜烂样改变、接触性出血且药物治疗无效,医生会给予物理治疗。
1.微波疗法
通过物理生物作用产生热极震荡,使分子摩擦产生热效应,升高组织内部温度,发挥烧灼效应,使组织蛋白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电凝(灼)法
使用安全适度的电流,均匀电灼病变组织,电灼范围,略超过宫颈炎症及病变部位。此方法适用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较大、有炎症表现者。
3.冷冻疗法
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使之发生冻结、坏死而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激光治疗
通过高温,使宫颈炎症或病变组织炭化、结痂,待痂脱落,达到修复治疗目的。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需治疗,所以不存在治疗周期问题。若存在其他宫颈病变,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短期间歇性治疗。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通常会随着自身激素而变化,可自行消失。
一般无需处理,不需要复诊。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与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无需预防,但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PV感染者,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从防癌的角度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孙春意,翟淑娟,曹青萍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宫颈癌及CIN的关系[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7):76-79. [2]宋慧明.宫颈微波手术,莪术油联合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6(14):134.